化肥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9.51, 0.02, 0.21%)有效供给的保证,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据测算,化肥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然而,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导致化肥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仍较突出,资源瓶颈、环境压力、产能过剩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诸多因素也给化肥行业带来挑战。5月30日,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复混肥工程研究中心在京召开第一届年会暨复混肥创新发展研讨会,探索行业发展方向及创新服务路径。
发展复混肥料是推广配方肥重要手段
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说,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化肥在粮食和农业增产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化肥施用效应递减趋势越来越明显,来自生态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单纯依靠投入大量化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所以必须树立科学施肥理念,找出一条绿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此,农业部今年提出要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和环保施肥”的理念,积极转变施肥方式,实现科学施肥。
何才文说,农业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目前已到推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引导配方肥生产新阶段,工作重点就是要让更多大企业参与其中,让农民有更多机会用上配方肥。发展复混肥料不仅是科学施肥的需要,也是推广配方肥的一个重要手段。他说:“下一步推动复混肥料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农业部提出的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农业生产需要,提高产品配方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施肥方式转变,提升农化服务能力3个方面下功夫。”
与会专家认为,通过复混肥料这个载体,能使很多新型肥料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节能增效、节本增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说,下一步复混肥料要兼顾设施农业发展,将产品更有效地应用于水肥一体化。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赵秉强认为,缓控释肥、增效剂、稳定剂、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都将助力复混肥料更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肥料企业要从农化服务中挖掘潜力
尽管研讨会在浓厚的专业技术背景中进行,然而“服务”多次被业内专家提及并给予深入研讨,成了会议焦点之一。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刘刚认为,纵览世界肥料行业,企业的核心工作都是农化服务,而非原材料的搬运工。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壤与肥料技术处副处长杨帆说,如同木桶短板效应,服务是肥料企业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两个字,深具挖掘潜力。据2013年土壤与肥料技术处对339家门市部调查发现,农民选择最多的肥料之一是复混肥,占72%,尤其华东地区复混肥达82%。从中可以说明,农民对氮磷钾元素平衡使用的好处已有一定认识,但是不愿自己配肥,而愿购买现成的复混肥使用,这就为企业加强服务留下了很大空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处长高祥照认为,贴近“三农”形势需要及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我国肥料行业的发展方向。现在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日益“金贵”,对适宜水肥一体化的缓控长效、作物专用肥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辛景树说,随着农业机械化率的提高,种肥同播是目前农民乐意接受的方式,肥料企业应与种子企业加强交流合作,为农民提供增产服务。
植物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白由路在会上建议,肥料企业老总如果拿出20亩地亲自种上一季庄稼,马上就能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农民对肥料的具体需要。建议得到史丹利(21.08, 0.31, 1.49%)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进华积极响应。作为全国复混肥工程研究中心另一家依托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史丹利成立于1992年,是全国最大的高塔复合肥、新型功能性肥料生产基地,2013年销售收入67亿元,利税5.6亿元。此次参与搭建国家层面的工程研究中心,体现了企业更好服务“三农”以求行业持续有效发展的实力与进取心。